搜尋此網誌

2015/03/05

馬克思錯估了人性

「販售自己勞動產力,卻在生產模式中,永遠沒法擁有自己生產工具……」是馬克思對今日既煽情又寫實的預言。

沒有太多理論,在處境真空的情況生誕生。後工業革命時期出現富可敵國的資本家,財富因生產模式、都市化、資本增值,幾個因素而急速澎漲。反觀工人卻沒法分享社會變得璀璨的成果,反而雪上加霜要承受空前的通漲壓力。用今日的術語重述馬克思的理念,他只是夢想打造一個家庭有善,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。

不要以為《西行漫記》的作者愛德加.史諾(Edgar Snow),和到中國行醫的美藉猶太人馬海德(Ma Haide)都是無知。事實馬克思的想法並不新奇,約在二千年前亦有人嘗試:「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,凡各人所有的,沒有人說是自己的,都歸公用。《宗徒大事錄4.32》」天下為公,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,是誘人的憧憬。

但越迷人的理論,偏偏就越是能說不能行。因為面對恃強凌弱,縱然真誠的惻隱之心作崇了,但從來沒有說被欺壓一方就是好人的道理。還有憑著邪不能勝正的美好期望,勝者為王豈真保證內聖外王。革命成功奪得政權,男、女主角就永永遠遠快樂地生活下去,這個不是歷史現實。

憑觀察和驗證得到結論,人暫時還沒有足夠的良善,人去實踐諸子百家的完美主義。我不是唱好共產主義,也毋須叫人不信共產黨。我是鼓吹獨立思考,抱持客觀理性來面對未來一切政治口號。

然而在香港,馬克思的預言也應驗了,如何是好?另文再論。

何凡
FAN HO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