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5/04/08

形神再現小販車

要快餐車令獅子山下精神延續發亮,就要從歷史中重尋香港人的共同價值。快餐車性質上是熟食小販推著木頭車的進化,誰不認同想要筆戰,我亦必奉陪到底。戰後香港人口由五十萬,短短五年衝破二百萬。不要想甚麼社會配套、基礎建設,七十年代,獅子山下在烈日當空熬煉出三百多萬的香港人。六、七十年代人浮於事,大有才幹沒有工返十分普遍。沒有工返是事實,若把沒有工返、沒有安居之所,說成沒有盼望、沒有機會,就看不見香港人面貌。

創意產業化,是衝出框架的思維,落實天馬行空的想象。懂得衝出框框的思維,先要接受框框的限制。就地取材,不要妄想框框外有恩典。有排骨、有豆豉,就是煮豆豉排骨,不要幻想有人送來黑松露。要成為極品豆豉排骨皇,怎樣稱皇,怎樣極品,就自己在木頭車上掛彩,還要天天跟「走鬼」、「陀地」血拼。全城熱話的快餐車,如果是木頭車的神形再現,還有一定的可觀性。但如果只是去其神取其形,就只是氹人花錢買白日夢的事兒。


其實神形再現的新局限是管理員治港。我想過在太豐路推木頭車,在早餐時間賣皇子極品蛋治,在經營費上預了「陀地」和「走鬼」也是寸步難行(我無心對太古集團不敬)。因此,木頭車要去其形取其神,才是創意產業化的出路。香港人的共同價值,應是在框框內想出辦法,不作無謂的望天打挂。政府對民生的干預,最好還是利用稅收,對不幸的人設安全網。或者,在政策上,把整齊和百分百安全,放在二線考慮。

何凡
Fan Ho
facebook | PR01


(本文 2015年2月27日 最初在 G+ 張貼,回應社會對快餐車的憧憬。)

圖:油麻地廟街夜市熟食排檔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